第一題題目:依高溫作業勞工作息時間標準及勞工作業環境監測實施辦法等相關法規規定,回答下列問題:
(一)何謂輕工作、中度工作及重工作?(6分,各2分)
(二)某一勞工從事燒窯作業(戶外有日曬),為間歇性熱暴露,其工作時程中最熱的2小時中,有90分鐘在自然濕球溫度為31℃、黑球溫度為35℃及乾球溫度為34℃之工作場所,另外30分鐘在自然濕球溫度27℃、黑球溫度為29℃及乾球溫度為28℃之休息室(戶內),試計算其時量平均綜合溫度熱指數。(14分)
參考解答:(一)輕工作:指僅以坐姿或立姿進行手臂部動作以操縱機器者。
中度工作:於走動中提舉或推動一般重量物體者。
重工作:指鏟、掘、推等全身運動之工作。
(二)工作場所為戶外有日曬環境其綜合溫度熱指數WBGT1:
WBGT1=0.7×自然濕球溫度+0.2×黑球溫度+0.1×乾球溫度
=0.7×31℃+0.2×35℃+0.1×34℃
=32.1℃
休息室為戶內無日曬環境其綜合溫度熱指數WBGT2:
WBGT2=0.7×(自然濕球溫度)+0.3×(黑球溫度)
=0.7×27℃+0.3×29℃
=27.6℃
此勞工之時量平均綜合溫度熱指數WBGTTWA:
=30.98(℃)
∴勞工之時量平均綜合溫度熱指數為30.98℃。
第二題題目:試解釋下列名詞:
(一)熱適應(heat acclimatization)(4分)
(二)眩光(glare)(4分)
(三)白指症(vibration white finger)(4分)
(四)作業環境監測(4分)
(五)體適能(physical fitness)(4分)
參考解答:
(一)熱適應(heat acclimatization):當一個人首次在熱環境下工作,他將會表現出熱壓力症的症狀,例如體溫上升、心跳加快、頭痛或噁心的現象。而多次的暴露之後將漸漸習慣熱環境,這種現象稱之為熱適應。
(二)眩光(glare):指人的眼睛突然受到強光照射時,由於視覺神經受刺激而失去對眼睛的控制,本能地閉上眼睛或看不清暗處物體的生理現象。
(三)白指症(vibration white finger):主要症狀為手指等末梢部位出現指尖或手指全部發白、冰冷,同時產生針刺、麻木、疼痛的感覺,常因劇烈振動而影響皮下組織,使血管痙攣、血液循環變差、血流量減少而發作。由於VWF為一複雜現象,其正確病理原因尚未為人知,懷疑係手部長期暴露於振動及寒冷環境下所造成,故白指症常見於寒冷環境中使用振動手工具的工人。
(四)作業環境監測:指為掌握勞工作業環境實態與評估勞工暴露狀況,所採取之規劃、採樣、測定及分析之行為。
(五)體適能(physical fitness):可視為身體適應生活、活動與環境(例如;溫度、氣候變化或病毒等因素)的綜合能力。體適能較好的人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從事體力性活動或運動皆有較佳的活力及適應能力,而不會輕易產生疲勞或力不從心的感覺。
第三題題目:請回答下列問題:
(一)以熱傳導式(thermal conductivity)監測器分別監測下表氣體濃度在3,000ppm時,請問2種氣體較易被偵測?(4分)
(二)請敘述熱傳導式監測器之基本功能元件與測定原理。(6分)
(三)某一地下儲水槽經硫化氫(H2S)防爆型直讀式電化學監測器測定,所得測值分別為28、29、32、35、26ppm。請問1ppm是指多少分之一(2分)?上述測值之中位數濃度(2分)、平均濃度(2分)、標準偏差(4分)各為多少?
中文名 |
化學式 |
熱傳導度(×10-4cal●cm-1●sec-1●deg-1)@0℃ |
空氣 |
-- |
58 |
一氧化碳 |
CO |
53 |
二氧化碳 |
CO2 |
34 |
氫 |
H2 |
419 |
氧 |
O2 |
57 |
甲烷 |
CH4 |
73 |
丙烷 |
C3H8 |
36 |
參考解答:(一)氫(H2)和甲烷(CH4)這二種氣體較易被偵測,因為氣體分子量大小和熱傳導有極大關係,即分子量大小與檢測器靈敏度有關,分子量越小熱傳導越好。
(二)◎熱傳導式監測器之基本功能元件:1.感應元件是電熱元件,它在固定功率下其溫度與周圍氣體的熱導性有關。2.加熱元件可能是金屬絲或熱電阻器,由其電阻可量度氣體的導熱性。
◎熱傳導式監測器之測定原理,是利用化合物與載流氣體間熱傳導係數的差異而產生訊號之原理來偵測。
(三) 1.1ppm是指一百萬分之一。
2.中位數濃度:
先把數據由小至大排列,26、28、29、32、35ppm。
數據的數目 (n)為奇數時,中位數等於第(χn+1)/2的數據,
此題為(5+1)/2=3,所以為第三個數據,故中位數濃度為29ppm。
3.平均濃度 (χ1+χ2+…+χn)/n
=(28+29+32+35+26)/5
=30
∴平均濃度為30ppm
4.標準偏差S
∴標準偏差為3.54ppm
第四題題目:某工廠逐步擴建後共有A、B、C三個廠房,使用某化學品X(非鉛或職業安全衛生法第30條第1項所稱之危險性或有害性作業),以相同製程生產單一產品。
近5年之作業環境監測相似暴露族群之空氣中此化學品八小時日時量平均濃度(TWA)均低於5ppm(此物質八小時日時量平均容許濃度為10ppm),所有作業員均採三班制輪班作業。
現有A廠一位女性作業員向主管報告懷孕,請依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法規相關規定及指引回答下列問題:
(一)根據表一之化學品安全資訊,依事業單位規模大小說明雇主採取特殊期間健康保護措施之差異。(4分)
(二)依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對懷孕勞工健康保護應參照之技術指引。參考表二及表三,此勞工之化學性危害健康管理分級屬第幾級?請說明理由。(4分)
(三)此勞工依表二之作業環境監測結果,要求調整至C廠的中班工作,雇主是否可以同意此勞工之申請(2分)?並請列舉3個於配置或調整勞工作業時,應援引之勞動相關法規(不含本題已參照之法規或施行細則)。(6分)
(四)根據上述分級結果,請問雇主應使何種身份醫護人員執行與此勞工之面談指導?(4分)
表一、物質安全資料(摘錄)
二、危害辨識資料:
|
表二、最近一次作業環境監測之個人採樣結果(25℃,一大氣壓下)
廠房 時間 |
TWA(ppm) |
|||
A |
B |
C |
||
白班 |
7:00~15:00 |
4.1 |
2.0 |
0.9 |
中班 |
15:00~23:00 |
3.6 |
1.8 |
0.1 |
晚班 |
23:00~7:00 |
2.9 |
2.4 |
0.5 |
表三、母性健康保護風險危害分級參考表(摘錄自工作場所母性健康保護技術指引附表三)
化學性危害 |
|||
危害項目 |
第一級管理 |
第二級管理 |
第三級管理 |
危害性化學品 |
- |
暴露於具生殖性毒性物質、生殖性細胞致突變性,或其他對哺乳功能有不良影響之化學品 |
暴露於屬生殖性毒性物質第一級、生殖性細胞致突變性物質第一級之化學品 |
|
作業場所空氣中暴露濃度低於容許暴露標準十分之一。 |
作業場所空氣中暴露濃度在容許暴露標準十分之一以上未達二分之一。 |
作業場所空氣中暴露濃度在容許暴露標準二分之一以上。 |
參考解答: (一)依職業安全衛生法第31條規定,中央主管機關指定之事業,雇主應對有母性健康危害之虞之工作,採取危害評估、控制及分級管理措施。
對於妊娠中或分娩後未滿一年之女性勞工,應依醫師適性評估建議,採取工作調整或更換等健康保護措施,並留存紀錄。
(二)此勞工之化學性危害健康管理分級屬第二級。
其理由:因此物質八小時日時量平均容許濃度為10ppm,其十分之一為1ppm,而二分之一為5ppm,從表二中得知A廠區各時段的暴露濃度大於1ppm而小於5ppm,故作業場所空氣中暴露濃度在容許暴露標準十分之一以上未達二分之一,所以查表三結果此勞工之化學性危害健康管理分級屬第二級。
(三)此勞工依表二之作業環境監測結果,要求調整至C廠的中班工作,雇主可以同意此勞工之申請,因勞動基準法第51條規定,女工在妊娠期間,如有較為輕易之工作,得申請改調,雇主不得拒絕,並不得減少其工資。
配置或調整勞工作業時,應援引之勞動相關法規除了職業安全衛生相關法令規範外,尚包含勞動基準法、性別工作平等法及游離輻射防護法等規定。
(四)根據上述風險等級屬第二級管理,雇主應使從事勞工健康服務醫師提供勞工個人面談指導,並採取危害預防措施。
第五題題目:有甲苯自儲槽洩漏於一局限空間作業場所,其作業空間有效空氣換氣體積為30立方公尺,已知每小時甲苯(分子量:92)蒸發量為3500g,甲苯爆炸範圍1.2~7.1%。請回答下列問題:
(一)若以新鮮空氣稀釋甲苯蒸氣,維持甲苯蒸氣濃度在爆炸下限百分三十以下(安全係數約等於3),且達穩定狀態(steady state)時,請問每分鐘需多少立方公尺 之換氣量?(10分)又,每小時換氣次數為多少?(5分)
(二)呈上題,若安全係數設為10,需每分鐘多少立方公尺之換氣量?(5分)
參考解答:(一)
Q:換氣量(m3/min)
G:蒸發量(g/hr)
K:安全係數
LEL:爆炸下限
M:分子量
=3.88(m3/min)
換氣次數公式 N=(60×Q)/V
N:換氣次數(次/hr)
Q:換氣量(m3/min)
V:換氣體積(m3)
N=(60×3.88)/30
=7.76(次/hr)
∴換氣量為3.88 m3/min,而其換氣次數為7.76次/hr
(二)安全係數為10時,其換氣量如下:
=12.92(m3/min)
∴若安全係數設為10時,每分鐘需有12.92m3/min之換氣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