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題題目:某工廠預定實施廢液槽內部之年度歲修及清理,雇主使勞工於該局限空間從事作業前,應訂定危害防止計畫,以供相關人員依循辦理。試問:
(一) 該計畫應包含那些事項?(10 分)
(二) 該槽內空間如經氧氣濃度測定結果為16%,雇主應使缺氧作業主管從事之監督事項為何?(10 分)
參考解答:(一)勞工安全衛生法設施規則第29-1條規定,雇主使勞工於局限空間從事作業前,應先確認局限空間內有無可能引起勞工缺氧、中毒、感電、塌陷、被夾、被捲及火災、爆炸等危害,如有危害之虞,應訂定危害防止計畫,供現場作業主管、監視人員、作業勞工及相關承攬人依循。
前項危害防止計畫應依作業可能引起之危害訂定下列事項:
(1)局限空間內危害之確認。
(2)通風換氣實施方式。
(3)局限空間內氧氣、危險物、有害物濃度之測定。
(4)電能、高溫、低溫及危害物質之隔離措施及缺氧、中毒、感電、塌陷、被夾、被捲等危害防止措施。
(5)作業方法及安全管制作法。
(6)進入作業許可程序。
(7)提供之防護設備之檢點及維護方法。
(8)作業控制設施及作業安全檢點方法。
(9)緊急應變處置措施。
(二)缺氧症預防規則第20條規定,雇主使勞工從事缺氧危險作業時,應於每一班次指定缺氧作業主管從事下列監督事項:
(1)決定作業方法,指揮勞工作業。
(2)應確認該作業場所空氣中氧氣濃度、硫化氫等其他有害氣體濃度,紀錄保持三年。
(3)作業前確認換氣裝置,測定儀器、空氣呼吸器等及防護具、安全帶等及其他防止罹患缺氧症之器具或設備之狀況,並採取必要措施。
(4)監督勞工對防護具或設備之使用狀況。
(5)其他預防作業勞工罹患缺氧症之必要措施。
第二題題目:(一)勞工若長期暴露於職場噪音與振動危害,可影響人體健康。請分別就噪音與振動兩項危害,各列舉3 項健 康影響並說明之。(12 分)
(二)依據勞工健康保護規則規定,雇主使勞工從事8 小時日時量平均音壓級在85 分貝以上之噪音作業時,應對勞工實施特殊健康檢查並據以進行健康分級管理。請問雇主對於健康分級為第三級(含)以上之勞工,應有何作為?(8 分)
參考解答:(一)◎噪音對人體健康危害:
(1)聽覺之危害:指噪音引起的聽力損失,主要可分為:感音性聽力損失和傳音性聽力損失。
(2)生理之危害:指因噪音而引起身體其他器官或系統的失調或異常,可能造成血壓升高,增加心臟血管疾 病發生率以及導致消化性潰瘍等。
(3)心理之危害:可能引起緊張、煩躁、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狀。
◎振動對人體健康危害:
(1)末梢循環機能障礙:手部皮膚溫下降、經冷刺激後的皮膚溫不易恢復,引致手指血管痙攣、手指指尖或全部手指發白(稱為白指症)。
(2)中樞及末梢神經機能障礙:中樞神經機能異常而有失眠、易怒或不安;末梢神經傳導速度減慢,末梢感覺神經機能障礙,引致手指麻木或刺痛,嚴重時導致手指協調及靈巧度喪失、笨拙而無法從事複雜的工作。
(3)肌肉骨骼障礙:長期使用重量大且高振動量的手工具如鏈鋸、砸道機等,亦可能引起手臂骨骼及關節韌帶的病變,導致手的握力、捏力、及輕敲能力逐漸降低。
(二)雇主對於健康分級為第三級(含)以上之勞工,應有下列作為:
(1)對於健康分級第三級管理以上者,應請職業醫學科專科醫師實施健康追蹤檢查,必要時應實施疑似工作相關疾病之現場評估,且應依評估結果重新分級,並將分級結果及採行措施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方式通報。
(2)對於健康分級屬於第四級管理的者,經醫師評估現場仍有工作危害因子之暴露者,應採取危害控制及相關管理措施。
(3)勞工健康保護規則第十九條亦規定雇主對列入第三級管理以上之勞工,應至聘有職業醫學科專科醫師開設門診之指定醫療機構實施診治,做進一步診斷及安排配工、復工事宜。
第三題題目:請解釋下列名詞:(每小題4 分,合計20 分)
(一) 勞工作業環境空氣中有害物容許濃度標準所稱之「第二種粉塵」
(二) 異常氣壓危害預防標準所稱之「異常氣壓作業」
(三) 精密作業勞工視機能保護設施標準所稱之「精密作業」
(四) 職業性下背痛
(五) 工作壓力
參考解答:(一)勞工作業環境空氣中有害物容許濃度標準所稱之「第二種粉塵」:為含游離二氧化矽未滿10 %之粉塵。
(二)異常氣壓危害預防標準所稱之「異常氣壓作業」:係指下列兩種作業:
(1)高壓室內作業:指沈箱施工法或壓氣潛盾施工法及其他壓氣施工法中,於表壓力(以下簡稱壓力)超過大氣壓之作業室(以下簡稱作業室)或豎管內部實施之作業。
(2)潛水作業:指使用潛水器具之水肺或水面供氣設備等,於水深超過十公尺之水中實施之作業。
(三)精密作業勞工視機能保護設施標準所稱之「精密作業」:係指雇主使勞工從事精密作業勞工視機能保護設施標準第三條所規定之凝視作業,且每日凝視作業時間合計在二小時以上者。
(四)職業性下背痛:發生下背痛的部位,通常是在人體腰椎第四節與第五節間,或是腰椎第五節與薦椎第一節間,所以一般亦稱下背痛為「腰痛」。腰椎所受壓力主要來自體重、肌力和外力,工作最多,是最有可能發生下背痛之處。再加上精神壓力增加、運動、工作傷害、姿勢不良、老化等因素,下背痛就可能發生了。
(五)工作壓力:是指當職業環境上的種種特性、需求與變化超過工作者所能應付,或是與工作者的認知評價有了差距,使其感到衝突、脅迫、不愉快或身心負擔,從而引發一連串壓力反應,改變其生理或心理的正常狀態,並可能對工作者的表現或健康,甚或對團體及組織發展產生影響的情形。
第四題題目:某化學工廠勞工人數350 人,需依規定實施化學性因子作業環境測定。如您受指派負責本項業務,試以臺灣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TOSHMS)5 個主要事項(政策、組織設計、規劃與實施、評估及改善措施),分別說明應考量之重要內容。(20 分)
參考解答:實施化學性因子作業環境測定計劃如下:
一、訂定作業環境測定之政策與目標:作為事業單位進行環境測定工作的最高指導方針。
二、建立組織及成員之職責:指定環境測定工作各部門負責人員及職責。
三、採樣策略規劃與實施:
◎規劃內容包括:
(1)作業環境測定目的。
(2)環境測定時機。
(3)基本資料蒐集與更新。
(4)選定有害物極其採樣分析方法。
(5)擬定採樣策略。
(6)樣品分析。
(7)環境測定成本的估算。
◎實際進行環測工作時應執行項目:
(1)執行時各部門權責劃分。
(2)採樣查核。
(3)實際環境測定成本的計算。
四、成效評估:由指定各部門人員進行,目的為監測執行過程與結果是否達成政策與環境測定目的,成效評估可使用主觀、客觀、定性、定量的評估方法,應達到確實評估該階段或該次環境測定的成果。
(1)評估成員。
(2)測定結果的整理分析。
(3)成效評估。
(4)撰寫報告。
五、檢討改進:以有效解決環境測定結果與預期目標的落差,達到進行環境測的意義,檢討可從本次環境測定、不同次環境測定以及階段性環境測定三個方向進行。
(1)本次環境測定檢討改進。
(2)定期檢討。
(3)階段性環境測定作檢討。
第五題題目:某面板廠於使用異丙醇(isopropyl
alcohol, IPA)之作業場所設置一座局部排氣裝置,該裝置中矩形導管的長為40 公分、寬為30 公分。
(一) 請列舉5 種在裝設導管時應注意之事項。(10 分)
(二) 勞工安全衛生人員在實施自動檢查時,於測定孔各位置中心點測得之動壓(單位:mmH2O)如下圖。
試計算其輸送之風量為多少(m3/min)?(10 分)
參考解答:(一)裝設導管時應注意之事項:
(1)導管內壁應平滑,盡量不使用蛇形(可繞性)軟管。
(2)接頭應焊接或摺接,使不漏風,最好用新材料。
(3)儘可能不用方形管,如不得已使用,應盡可能用正方形管。
(4)斷面變化應盡量平緩。
(5)歧導管與主導管間之角度應<45°,最好30°,兩風管交叉設置時其角度應為30°~60°。
(6)預留測定孔(測定孔開設位置應避開擾流位置)。
(7)導管越短越好。
(8)導管內流速越小越好,但不得低於搬運速度。
(9)導管予天花板、牆壁、地板之間隔應>15cm。
(10)材質應考量不受外力損壞及抗腐蝕性。
(二)將Vi=4.04√PVi將16點動壓帶入可得16個風速,分別為:
V1、V8、V9、V16 =4.04√16.24 =16.28
V2、V3、V7、V10 =4.04√16.32 =16.32
V4、V5、V12、V13 =4.04√16.00 =16.16
V6、V11、V14、V15 =4.04√16.08 =16.20
其平均風速為16.24m/s
風量Q=60×V×L×W=60×16.24×0.4×0.3=116.93 (m3/min)